11月13日上午,“大道擷微——梁世雄手稿展”在我校大學城校區嶺南中國畫實驗教學中心開幕,86歲高齡的梁世雄教授親臨展廳,回憶各個時期的寫生經歷,介紹自己的教學和創作體驗。
開幕式后,以“從梁世雄教授的早期速寫談嶺南中國畫教學的系統性”為主題的分享會在大學城校區J棟101多媒體室舉行,學校黨委書記謝昌晶、院長李勁堃、副院長蔡擁華,黨政辦主任李金水、中國畫學院院長張彥,關山月美術館副研究館員莊程恒,以及梁世雄家屬等嘉賓出席分享會。分享會上,中國畫學院山水畫工作室主任劉文東主持并提問,梁世雄悉心作答,省博物館書畫研究室負責人羅兵作相應補充,深入探討梁世雄繪畫生涯尤其是寫生方面的經驗和感悟。
謝昌晶在致辭中贊揚梁老師是廣州美術學院“先學做人,再事丹青”的榜樣,學校師生們學習老先生的優良品質是“弘揚優良傳統”的具體表現之一。他指出,中華文明延綿五千年不斷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,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,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。
李勁堃表示,學校的優良傳統需要榜樣引領,也需要一代代人的傳承和發展。梁世雄先生很好地傳承和發揚了關山月、黎雄才先生帶到廣州美術學院的優良傳統,他的良好學風、家風和教風是我們的學習榜樣。他強調,年輕學子們要承擔起發展廣東美術的責任,積極努力、乘風破浪,開創廣東美術的美好未來。
張彥對梁世雄老師的藝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,并對梁老師全家捐贈容庚先生藏品集表示感謝。
在導覽中,梁世雄強調毛筆速寫的重要性,并結合手稿,講解了如何迅速抓住形象特征并表達鮮活的感受,以及現場寫生要點和藝術提升方式。他認為,細致的速寫才能在大創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。
在對談中,梁世雄講述了學生時期跟隨關山月、黎雄才先生深入生活、開展寫生的經歷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。他通過在集體創作《向海洋宣戰》中當“偵察兵”的生動經歷闡明了深入生活的重要性,認為只有直接感受生活,在生活中認真細致并富有感情地觀察,做到“觀山則情滿于山,觀海則意溢于?!?,才能夠創作出鮮活感人的作品。梁世雄還從自己跟隨容庚先生學書法的經歷出發,強調書法對中國畫創作的重要作用,勉勵同學們從中國文化的根基入手,把中華民族文化精神融入自身的筆墨和造型中。
羅兵介紹了梁老師手稿的類型和規模,并講述了梁老師收集創作素材的寫生經歷。他分享到,梁老師的每幅作品都有寫生稿,哪怕對于大幅創作中的配景都是一筆一劃、一絲不茍認真寫生。羅兵認為,梁老師手稿的價值不僅在于繪畫本身,更是學校中國畫教學體系和經驗傳承的典型案例。
現場師生們紛紛表示,在展覽和分享會中清晰看到畫家思考和把握物象的痕跡,不僅知道了怎么畫,還知道了為什么這么畫。梁老師對藝術的熱情和堅持不懈的追求讓同學們感觸良多。








(信息來源:中國畫學院)